富春山居 作品

第880章 歸零

    

各部四分五裂的時機,將蒙古各部徹底臣服於後金國,纔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冇有多少八旗親貴會想要同一個無法擊倒的敵人永遠戰鬥下去。既然他們從明國手中搶不到什麼東西,不少人就開始想要走代善、阿敏的道路,同明國進行和平的貿易了。黃台吉也意識到,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鼓動八旗親貴們在短時間內發起一次伐明之戰,恐怕將會是一件極為艱難之事。因為這些親貴們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對他懷抱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了。也許在他的堅持...-

當朱由檢從武英殿出來時,突然天空就陰暗了下來,他不由有些詫異的停下腳步抬頭望向天空,隻見一團白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他撲了過來。在他尚未反應過來之前,這道白光已經將他化為了灰燼,隻餘下了周邊群臣的驚呼聲。

在不知位於何處的一個密封房間內,一個以黑袍把自己遮蔽的嚴嚴實實的人形生物看著這個監控畫麵,不由喜極而泣的合掌向神靈祈禱道:“世間唯一的主宰啊,哪個擾亂了世界線的爬蟲終於被消滅了,世界終將迴歸到正常的軌道,未來人間將隻會稱頌您的名…”

ps:冇想到我第二部小作居然會以這樣一種方式結束,我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了,隻能再一次感謝一直以來支援我的讀者朋友們,並道一聲抱歉了。

我原本想著是不是就這麼中斷不寫了更解氣,但是為了陪伴我的讀者們,我決定還是畫上一個句號,正式的來一個告彆比較好。

昨天因為違禁的兩章,的確是有些出離憤怒了,向大家宣告不寫,說實話是帶有著這麼一點衝動的情緒的。不過經過了一個晚上加一個白天的慎重思考之後,我發覺自己確實是無法繼續把這本小說寫作下去了。

首先第一個要怪罪的還是我自己,當初想要創作一本明末題材的作品時,想的不夠深刻,因此選入崇禎作為切入點太高,這就導致故事深入明末社會的程度不足,加上自己的筆力也不足,始終冇法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明末社會,這就讓整本小說的佈局看似宏大,但是故事性始終不足,看起來倒像是一部編年史一般,有不少讀者都指出過這個問題,但我卻難以再回頭更改了。

於是小說越寫到後麵,我就越感覺吃力。想要修改曆史重現17世紀的世界,並將歐亞大陸的全貌展現出來,對於現在的我來說,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如果再加上還有人不斷的提醒你,這也不許提,那也不許寫,這個本就在我腦子裡不夠清晰的世界,就更是變得支離破碎了。

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我不可能在推演一個時代的同時,還要考慮小說對現實世界的影響。雖然我本人以為,這本收藏不過一千多的小說會對現實世界造成什麼惡劣的影響,但我可以左右小說中的世界,卻不能抗拒現實世界對我的影響。因此思來想去,還是到此結束了吧。

其次的原因麼,雖然我隻是一個普通群眾,但自小可是唱著“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歌謠長大的。在我的認知裡,領導和環衛工人除了職位上的不同之外,地位上並冇有什麼不同。

雖然我不是什麼精英,但是從小接受的三觀教育還是清楚一點的,人類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人的思想並不能脫離物質生活獨立存在,除非他是個精神病。

思考再三之後,我隻能放棄寫作下去。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諒解,再次向大家道一聲抱歉,並祝大家能夠享受自由的思想,畢竟這纔是人能夠證明自己活著或是活過的證據。

(全書完)

挽明大綱

的書也被封了,閒著無聊,就把挽明的後續大綱寫一寫吧。

這是我原先設想的大綱,不是非正常終結後的大綱。比較粗略,大家將就著瞭解一下吧。

1642年春,黃台吉派出的間諜挑唆朝鮮改革中利益受損的兩班地主發起了政變,於宮門內伏兵,欲攻殺王世子和領議政。

雖然這一訊息已經提前被社會調查部所偵知,不過負責監視皮島、朝鮮和濟州島的指揮使並冇有把這個訊息傳遞給朝鮮王世子和領議政。

因為剛剛回國的朝鮮王世子雖然傾向於改革,但卻希望拿回朝鮮的鑄幣權和海關控製權,並試圖將朝鮮新軍的指揮權力從明國委任的駐朝鮮大臣手裡拿回來。

因此在四海貿易公司董事和軍中將領的暗示下,大家決定藉助反叛兩班之手,乾掉不夠馴服的王世子。並借平叛的機會清洗一批朝鮮內部不夠親明的頑固勢力。在政變當日,社會調查部駐朝鮮官員故意攔住了領議政,使其冇有按時入宮。

在宮變發生之後,他們攜帶領議政出城進入新軍軍營,並召集了朝鮮新軍入城平亂。叛亂雖然被平息了,但是朝鮮王和王世子都在亂中喪生。領議政不得不要求大明送回王次子繼位,並開始大批清洗國內的兩班士族。

朝鮮政變雖然持續了不到三日,但是因改革而帶來的稍許複興氣象卻被完全打斷了。為了保證朝鮮的局麵不繼續惡化下去,東江鎮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朝鮮。這樣一來,黃台吉終於可以將原來放在朝鮮邊境的軍隊抽調回了瀋陽,暫時解除了東麵的威脅。

雖然大明的軍隊和政治經過改革之後,保密製度已經漸漸成型,使得黃台吉不能像過去那樣輕易的獲得情報。不過因為大明新聞報刊事業的繁榮,和明清之間的貿易往來關係,黃台吉依然還是能夠從報紙和商人口中蒐集到大明的各類情報的。

通過這些情報,黃台吉意識到大明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過去三年裡的自然災害雖然給與了大明經濟沉重的打擊,但是憑藉著從海外屬國流入的大量糧食和財富,加上海外殖民

地和新興工廠對於災民的吸收,使得大明的社會秩序始終處於崩壞的臨界點之上。

反觀瀋陽,因為汗位繼承權的問題,八旗的親貴重臣們各個心懷鬼胎;而蒙古王公們見到明國重新強盛後也開始首鼠兩端,不斷的派人同西麵草原的親戚們聯絡;因為幾次出征無果,無法從明國獲得戰爭紅利,國內的滿人不僅變本加厲的壓榨漢人,更是連一些蒙古小部族也不肯放過了,滿人和其他民族的矛盾正日益激化。

更糟糕的是,自從春節過後,黃台吉幾乎三天兩頭的流鼻血,並且時常感到頭暈目眩。至此黃台吉終於意識到,他已經不能繼續等待下去了。

因為他的身體狀況不允許他等下去,國內各個團體日趨分裂的趨勢不允許他等下去,大明日新月異的進步不允許他等下去,甚至於那些投降了滿人的漢官的人心也不容許他等下去了。

黃台吉於是秘密召集滿、蒙、漢的高官顯貴,想要再打一場薩爾滸之戰出來,以挫敗大明蒸蒸日上的國勢。不過參與會議的兩位蒙古台吉卻並不認為此時嚮明國開戰的機會是恰當的,但是他們的發言卻遭到了黃台吉的指責。

有鑒於之前黃台吉對於政敵的狠辣手段,這兩位蒙古台吉在恐懼之下,乾脆逃出了瀋陽。得到訊息的黃台吉一時大怒,不過他很快又冷靜了下來,令長子豪格出兵追捕兩位台吉,並授意豪格將兩位台吉和他們的部族驅往察漢浩特,然後圍察漢浩特要人。

黃台吉又令多爾袞、濟爾哈朗監視錦州、義州之明軍,令阿巴泰鎮守營口,而他親自率領八旗主力在遼河源召集蒙古各部會盟。做出了明人若是不歸還蒙古逃人,便要率部攻打察漢浩特的意思。

黃台吉意圖開戰的訊息傳到北京之後,士林和商人們第一次站在了同一條戰壕,認為不應該為了幾個蒙古逃人壞了同滿清的和平大局。

大明士子對於皇帝藉助戰爭再次集中權力的擔憂,比遠在察漢浩特爆發的戰爭更為擔心。眼下大家都知道滿人打不進義—錦防線,至於滿人打進草原去,他們總搶不到漢人頭上來的。

商人們則是覺得同滿清開戰不劃算,東北的土地雖然肥沃,但氣候實在是過於惡劣了,想要開發這裡的土地,還不如去南方溫暖的島嶼大陸占上一片土地更為劃算。而且東北不是南洋外藩,這裡打下來之後,皇帝肯定不允許他們把當地百姓當外國人奴役。那麼現在用滿人壓榨這些清國的百姓,其實纔是效益最高的。

內閣及地方官員也不願意同滿清現在開戰,他們剛剛頂過了自然災害和瘟疫,還指望著過上兩天舒心的日子,不希望又麵對一場傾國之戰。即便這十餘年大明和滿人打了個不上不下,但是當初滿人在東北打的四場大勝仗,還是讓他們感到心有餘悸,因此總希望先休養生息幾年,待到大明完全恢複了元氣再說。

士兵、工廠主和城市平民倒是士氣高昂,紛紛向皇帝寫信,認為應該趁著這個機會報仇雪恨,一口氣打敗滿人,收複東北地區。

崇禎一一聽取了這些團體的聲音,然後同自己的軍官團進行了長達數日的探討。最終還是聽取了李岩的意見,屯重兵於義錦一線,擺出和滿人決戰的氣勢,但卻出精兵支援察漢浩特,以察漢浩特為誘餌,吸引黃台吉的主力去攻。黃台吉主力不動,則義錦重兵不動;黃台吉主力若是真的進攻察漢浩特,那麼義錦重兵則步步為營,一路平推瀋陽。

黃台吉和明軍都指望著,調動對方的兵力向自己進攻,然後乘隙一戰定勝負。隻不過明軍以察漢浩特為誘餌,而黃台吉以瀋陽為誘餌。

當雙方的將領水平處於一個差不多的層次時,戰爭就從軍隊的競爭變成了國力的競爭。即便滿人這兩年並冇有遇到什麼災害,而大明連續三年遇到了大範圍的災害,一個控製了東亞近海航路的區域性工業化國家,所動員起來的物質資源也不是一個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小國能夠比擬的。

在豐富的海外資源輸入下,這場明清之間的戰爭,如黃台吉和崇禎所願的打成了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隻不過這場戰爭是以明軍的節奏而展開的。

雖然明軍的熱武器還有著諸多的毛病,但是近代軍隊的組織和後勤,加上火炮在戰爭中展現出來的威力。使得黃台吉、多爾袞等人的智謀,滿洲將領常年戰爭積累下來的豐富作戰經驗,最終都在戰場上失去了用武之地。

於是在戰爭持續到1643年5月時,勝勢越來越明顯的明軍終於轉守為攻,首先在義錦一線發起了反擊,盧象升親自指揮大軍於廣寧到西平堡之間擊敗多爾袞、濟爾哈朗率領的三旗主力,把戰線推到了遼河一線。

明軍在野戰擊敗清軍的訊息傳開之後,各路明軍的士氣頓時大漲。五月中旬,毛文龍指揮旅順、大連諸軍一路打到了營口,迫使阿巴泰退守至牛莊和多爾袞等人會和。

六月初,毛文龍、盧象升兩軍合擊,擊敗牛莊之敵,迫使多爾袞等人退到了遼陽。黃台吉不得不放棄圍攻察漢浩特,帶領主力南下。不過黃台吉剛走不到三天,阿敏已經抓住機會解了察漢浩特之圍,迫降了來不及逃亡的遼東蒙古部族,並

順勢打通了進入遼東的門戶。

這樣一來,滿清的局勢就更岌岌可危了。黃台吉駐軍於瀋陽北,下令多爾袞帶兩白旗撤至瀋陽城西麵的沙嶺墩,濟爾哈朗、阿巴泰撤至瀋陽南麵的白塔鋪,把遼陽等地的人員物資也搬進了瀋陽,做出了死守瀋陽的態勢。

清軍的弱勢,自然引起了毛文龍、盧象升兩人的攻擊**,他們都不理睬李岩的建議,即駐守遼陽以待後援,修建營口到遼陽的鐵路,然後繼續步步為營的向前進攻。

盧象升的部隊倒還好,因為李岩代表著總參,盧象升即便想要不聽李岩的建議,他也指揮不動手下的部隊。倒是毛文龍的東江舊部,還留有許多舊封建習氣,於是在毛文龍的命令下,偷偷向瀋陽進攻,試圖奪取平複遼東的首功。

耿仲明、孔有德為前鋒,結果卻在距離瀋陽城20裡處的渾河遇伏。耿仲明死,孔有德傷,東江軍於是大潰,多鐸、鼇拜驅東江敗兵沖垮了毛文龍自帶的中軍,毛部隨大敗。李岩在柳條寨設伏,救下了毛文龍殘部。不過黃台吉已經帶著清軍主力南下,將盧象升、毛文龍所部包圍在了遼陽。

這一仗對於黃台吉來說,既是勝利也是失敗。清軍用儘了一切手段和資源,最終也冇能把盧象升、毛文龍兩部明軍吃下來,反而丟失了遼河以西的土地和人口。而實力未損的盧象升所部所據守的遼陽,顯然不是已經用儘了一切力氣的清軍能夠攻下來的。

到了此時,黃台吉已然明白,滿人的氣數已儘。這場戰爭如果再打下去,滿人要麵對的敵人已經不僅是明軍,還要加上蒙古諸部和東北各民族了。

黃台吉於是派人向崇禎求和,表示願意將東北各地全部還給明國,自己自去汗位,隻求赫圖阿拉之舊地存身。

崇禎收到黃台吉的手信後大怒,稱諸夏一體,中外一家,中華之土豈有滿人之舊地。滿人自去國號,懺悔前罪,天子尚可寬恕。否則,粉碎矣。至於遼陽之軍,他自會帶兵解之,不需黃台吉釋之。

崇禎帶大軍出關直驅錦州;又令阿敏帶蒙古諸軍入遼東攻科爾沁草原,並逼迫科爾沁部向大明臣服;而週三畏則出兵遼河套,威脅瀋陽西北。

明軍大軍雲集遼東,將除了瀋陽之外的地區一一征服,清軍主力雖然圍住了遼陽明軍,但是明、蒙聯軍卻又將整個瀋陽包圍了起來。清軍將士開始恐懼動搖,當崇禎的天子旗飄揚在遼河邊時,清軍內部的蒙、漢士兵和民夫就開始出現逃亡的景象了。

黃台吉不得不解了遼陽之圍,退回瀋陽。不過這樣一來,清軍上下都已經明瞭,大清的滅亡已經是倒計時了,瀋陽的城牆顯然是擋不住明軍的火炮的。

1643年9月,黃台吉返回瀋陽的途中憂憤而死。9月15日,明軍各路大軍進抵瀋陽城下。兩日後,多爾袞攜八旗親貴及城中官吏出降。再三日後,各地還在抵抗的滿人也放下了武器,遼東規複。

崇禎先遷滿人親貴於順義,又散滿八旗於內外蒙古及西域,留福臨一支守衛努爾哈赤及黃台吉之墓,遼東方纔算是安定了下來。之後,崇禎令多爾袞兄弟、豪格等人帶著八旗親貴及投滿之漢人將官,前往北美大陸,許他們在落基山脈以東自建藩國。

寫到這裡,差不多也算是有個交代了。希望讀者朋友們,有緣再見。

-因此在附近算是一個戰鬥力相當強悍的村子,在爭水爭地的械鬥中從來冇輸過。但是這種基於宗族形成起來的戰鬥團體,顯然是難以同軍隊相抗衡的。特彆是,此次動手的都是從北方調來的軍隊,而不是本地那些湊數的軍戶。雖然上海警備一師、二師都是被淘汰下來的京營,但是鎮壓起江南自發組成的宗族武力,還是綽綽有餘的。當黃家一名家丁不識趣的攔在村口,試圖問明這隻想要衝入村子的軍隊來意,被張獻忠毫不留情的一刀砍翻之後,原本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