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橙 作品

第八十章 很緊張,很慌(4K二合一)

    

一閃而逝,在他腦海中的殘留記憶裡,似從青色過渡到灰綠、黛灰再到銀白的邊緣。範寧循著方位走去,看著兩張安樂椅,胡桃木小方桌,紙牌、小銅鏡和飛艇模型。「難道是我錯誤領會了這種在靈感探視下看到的象征?或者是由於我剛剛晉升,某些狀態不太穩定?」範寧開始懷疑自己了。「希蘭,回去吧。」看到小姑娘疲憊、緊張又懵逼的眼神,範寧嘆了口氣。唉,這大半夜的…她前三夜守靈估計就冇怎麼睡,今天又折騰這一出。兩人一起回到縈繞...-

「謝謝,增長藝術見聞本就是今日最大的意義。」範寧不急不緒地表示知悉。

另一側的羅尹說道:「常任指揮一職,即使是在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裡,範寧先生也算是打破了出任年齡的記錄。今天到場的人裡麵,會有夏季藝術節上另幾所音院的指揮,也有與他們樂團合作的,名氣更盛的獨奏家,他們應該都比你年長十年或二十年…」

範寧點點頭:「所以對我而言,弔唁活動上最期待的,也是可以見聞他們的音樂技法和藝術思想,不僅是多個名家接續展示,甚至呈現方式或許還和按部就班的音樂會有所不同。」

眾人接近寬廣挑高的參禮間,身邊裝容肅穆的弔唁者也逐漸多了起來。

從目前這個位置往圓頂之下的詩班席望去,或許是教堂中最華麗莊嚴的視角,那裡的任何物件無一不是精緻的藝術品,石階、長椅、簾布、油畫、凋塑…各式各樣的金銀或絲綢器具華美奪目,就連一根廊台上的小小蠟燭,都刻著精緻繁複的紋樣。

詩班席背後的高處是管風琴演奏台,前方則是花團錦簇的聖禮台,呈放詩人巴薩尼遺體的靈柩靜靜地躺於其中。

「會長,我過來了。」離聖禮台還有二十多米時,範寧就在參禮席前排看到了特征熟悉的背影,莊嚴肅穆的環境下不宜高聲喧譁,但範寧僅僅低聲開口,遠處的背影就已聽聞聲音,轉頭起身。

五官稜角分明,皮膚偏黑,身材魁梧,幾乎禿頂,四肢似纜繩般穩固,眼神銳利如刀,正是維亞德林會長。

不過,他剛剛坐的那個位置,好像是考察團成員的席位?

「卡洛恩,許久未見…麥克亞當先生和夫人?羅尹小姐?」早在維亞德林轉頭時,範寧就聽到了他音量低沉,卻彷彿隔空傳了二十米遠在耳畔震響的聲音。

…會長應該挺驚訝我和羅尹一家站在一塊。範寧聽出了後麵的語氣變化,但他覺得會長的語氣及表情,似乎在訝異之餘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複雜成分?

「會長,您再不回啄木鳥事務諮詢所,怕是連自己辦公室房間號都找不到了。」疑惑歸疑惑,範寧的心情還是挺輕鬆,開了一句玩笑。

「的確可以撤了,等你儘快接手。」維亞德林神色恢復正常,「麥克亞當夫婦,還有羅尹小姐,你們好。」

…什麼情況?我接手什麼?範寧一時有些傻眼。

「中午好,維亞德林爵士。」羅尹輕步上前,盈盈行了一禮。

「指引學派多了一位邃曉者,祝賀。」麥克亞當說的話讓範寧眼神一亮。

原來是這樣,會長這算是「升職」了?進入了指引學派高層?

麥克亞當與維亞德林結束握手後,看了自己夫人一眼,再將悠遠目光投向聖禮台上的花叢:「巴薩尼先生能在生前,看到自己兩位學生都晉升邃曉者,也算是彌留之際的最大欣慰了…」

…兩位學生…指的是誰?範寧在一旁默默觀察他們的神態和語氣。

一位應該是會長,他似乎在近期成功晉升了邃曉者,另一位?…好像不是指麥克亞當自己,侯爵夫人也是邃曉者?作為博洛尼亞學派的總會長夫人,這倒也算情理之中…不過她和會長出自同門,都是巴薩尼的學生?有師兄妹一類的關係在?

巴薩尼的各種公眾身份中,以「偉大詩人」在世間最為著名,但他同時也是一位演奏大提琴的音樂名家。

維亞德林爵士按照安東老師信中所述,應在鋼琴上造詣不低;而羅尹的母親,尹來安·麥克亞當侯爵夫人,在年輕時代曾是上世紀末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婚後才逐漸將事業重心從舞台前轉移到了舞台後,成為提歐來恩赫赫有名的文化評論家、音樂沙龍家、藝術收藏家。

難道年輕時的會長,曾是這位女高音歌唱家的追求者?結合維亞德林此前不經意間流露的神色,範寧心中隱約推測出了一些陳年往事。

「由衷為你越過人生的艱險關卡感到高興。」侯爵夫人優雅地道出祝賀,「如果我猜得不錯,曾經那位以輝煌技巧征服各國樂迷,令無數女性崇拜者為之瘋狂的傳奇鋼琴家要回來了。」

「暮年之際的僥倖求知。」維亞德林搖頭一笑,「無論神秘側的步伐還是其他,我都算是落後者。」

閒聊數分鐘後,他向眾人揮手致意:「暫不打擾諸位了…」他的目光從麥克亞當侯爵轉向羅尹,最後又落到範寧身上,「…卡洛恩,麥克亞當夫婦二位藝術修養深厚,把握相處機會,希望你能獲益。」

從維亞德林的眼神中,範寧不僅讀出了讚賞,還有一絲「你加油」的意味。

「好的會長。」範寧認真答應。會長應該是聽聞自己位階晉升較快,表示欣慰和鼓勵。

維亞德林回到參禮席後不久,旁邊一位褐發碧眼的紳士緩步上前,脫帽行禮。他年紀約莫35歲出頭,持鎏金手杖,另一隻手抱著夾有指揮棒的樂譜。

他的姿態儘顯優雅謙遜:「尊敬的麥克亞當夫婦,很榮幸見到你們一家。美麗的羅尹小姐,上次見麵應還是新曆912年,在皇家音樂學院的『洛爾芬大師逝世20週年』紀念音樂會上。」

此人是著名指揮家、作曲家,皇家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阿多尼斯,在藝術界獲此名聲,並坐上帝國學生樂團頭把交椅負責人,以他這樣的年紀極為難得。

「出色的演繹,幸會。」羅尹迴應以禮儀無可挑剔的微笑。

「阿多尼斯指揮,期待你《F大調第三號交響詩》首演的表現。」麥克亞當維持了他一貫波瀾不驚的從容語氣。

阿多尼斯與羅尹父女攀談幾分鐘後離去,另一位年齡與之相彷的紳士又上來問好,他是此次與提歐來恩國立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作協奏曲的著名鋼琴家迪托瓦。

鋼琴家微微欠身:「麥克亞當侯爵大人,向您與夫人隆重問好。羅尹小姐,我在幾場音樂沙龍中得知,您上半年收藏了在下錄製的《烏奇洛二十四首鋼琴練習曲全集》,不免有些受寵若驚。」

羅尹輕輕一笑:「霍夫曼唱片出版公司年初推出的那一批唱片,均是高水準的誠意之作。」

幾人攀談了約摸十分鐘,又有更多的人向這邊走來。

趁著夫人在問候,麥克亞當侯爵對範寧道:「你可先自便遊覽或社交…若之後有把握向考察團展示自己,在評價上我會給予適度關照以作回報。」隨即他轉回身去。

…範寧先生會不會不開心?迴應完對方寒暄的羅尹,朝範寧所在的側邊走了兩步,撇嘴說道:「這下你看到了,此類場合拜訪我們一家的人總是應接不暇…」她故意壓低聲音作說悄悄話狀,「晚上弔唁活動和葬禮結束後,我們回去路上再聊。」

「哦?…哦!好啊。」正在仰頭看天的範寧,短暫地將眼神抽離出來,不假思索地答應道,也不知道這兩人剛剛的話他聽見了多少。

…我的擔心似乎冇有必要。羅尹有些哭笑不得,但表情上明顯鬆了口氣:「那晚上我找你。」

「好的,好的。」範寧重新將注意力投向了拱頂上無處不在的壁畫。

「每幅畫…每個場景…每個片段…這無一不是珍品、絕品、曠世之作,無一不是無價的藝術瑰寶…」範寧情不自禁地喃喃出聲。

教堂高處有很多橫貫的大理石材質凸起,它們起到了類似「框子」或「屏風」的作用,將穹頂分成了幾個部分,其間遍佈著600多年前由兩位美術巨匠馬蒂佩努斯和塞奇華洛斯聯手繪製的,以神聖驕陽教會經典《啟明經》和《審判經》為題材的壁畫。

每幅場景都環繞著生動和形態各異的人體,畫麵氣勢磅礴,力度非凡,範寧覺得自己離初見教堂時那種若有若無的靈感更近了一步。

是聖詠?吟唱?屬於聲樂的範疇?雖然還不清楚具體的音樂語彙,但範寧很確定那是一種嗡鳴式的、盪滌靈魂的、此起彼伏的不絕如縷的神聖音響。

在極高的靈感下,他開始出現一係列幻覺,整個教堂拱頂似因無法承受這些壁畫的重量而劇烈顫抖。

如洪峰過境般,高亢的靈感很快跌落,視線中的事物恢復正常,但範寧不禁一手抱胸一手托下巴,開始深思起剛纔顱中音響帶給自己的感覺。

十二下鐘聲敲響,到了午時時分,四處走動的人群也越來越少,被鐘聲打斷沉思的範寧,發現自己無意中踱步到了聖禮台下方一側,他趕緊加快步速,稍稍欠著身子走回參禮席區域,並隨便找了一處靠後的地方落座。

在此期間,他眼神自然而然地往前幾排看了過去,第一排除去麥克亞當和維亞德林外,還有兩位熟人,第一位是前不久結識的克裡斯多福主教,他帶著善意的目光朝自己微笑了一下。

這位烏夫蘭塞爾的主教,也受邀擔任了此次考察團成員?那參考另外非凡組織的成員層次,他也是一位邃曉者。

還有一位「熟人」得打引號,正是來自特巡廳的巡視長何蒙,範寧「非常認識」他,不過他隻認識瓦修斯。

從參禮席長椅上擺放的預備花束來看,第一排應該是有七人,範寧饒有興趣地留意了一下他們的座次。

可能是受特巡廳波格來裡奇的討論組組長地位的影響,何蒙坐在正中間,他的左手邊依次是麥克亞當、克裡斯多福和維亞德林。

這下在提歐來恩境內的四大官方有知者組織高層代表齊了,可讓範寧好奇的是,另外一側空著的三個席位是什麼情況?

稍稍密集的腳步聲響起,一大群裝容肅穆的弔唁者和教堂神職人員,簇擁著三位紳士緩步入場,往第一排走去。

為首的紳士顯然年事已高,但梳理得十分利落的花白頭髮和筆挺的西服,讓他的精氣神不落旁人,後麵兩位身穿燕尾服的紳士,一位約四五十歲年紀,一位約三四十歲年紀。

以何蒙帶頭的四位邃曉者同時起立,與他們逐一握手,包括範寧在內的後方弔唁者也先後起立,並待他們坐下後才落座。

這便是這個世界的頂級藝術家,或擁有「波埃修斯藝術家」正式頭銜之人所享受的禮遇。

看到他們的臉,再對比自己記憶中的畫像、海報或唱片封麵後,範寧驚呆了。

斯韋林克,新曆832年生,迄今已81歲高齡,浪漫主義音樂的元老級大師,早在本格主義時代就已負盛名,代表作包括鋼琴音畫集《蒸汽與速度》、《管絃樂前奏曲》,以及範寧此次即將在音樂會上指揮的交響詩《來畢奇的夏夜》。

席林斯,新曆865年生,其從少年時代立誌,花費近30年時間創作的《第一交響曲「無標題」》,憑一己之力率領「純音樂」陣營向「標題音樂」陣營發起反攻,以古典技法的高度總結,和人文哲思的成功突破,在樂評界獲得了「吉爾列斯繼承人」的稱號,他的其他作品同樣是如今在世界各地廣泛上演的名篇。

尼曼,新曆876年生,席林斯的好友,相比前兩位神聖雅努斯王國的人,這位是提歐來恩土生土長的音樂家,而且是範寧的校友,

898年於聖來尼亞音樂學院畢業音樂會上首演的《c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震驚世界,單純從畢業音樂會時期來說,這比範寧的《第一交響曲》反響大得多,他不到四十歲的年紀便獲得了「偉大的作曲家」之稱謂,甚至已有相當多音樂界人士認為他已可稱為「大師」。

四位邃曉者加三位音樂大師出席詩人巴薩尼的弔唁活動,這規格真是太恐怖了,這麼一看,之前自己在聖來尼亞音樂學院的那場即興演奏評委陣容,雖然也有三位有知者教授,但和現在的場合簡直冇有可比性。

範寧的呼吸甚至開始微微急促起來。

此前他對於麥克亞當說的「取決於你是否有把握接受審視」不以為意,也懶得提前去猜今天的考察活動會圍繞一個怎樣的主題或元素展開,但是他現在有些緊張了,而且是越想越緊張。

三位當今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什麼概念?放在前世永遠別想有這種經歷的概念!

——打一個十分恰當的比喻,這等於待會若要上去展示的話,下麵聽著自己演奏的人,是前世的孟德爾頌 舒曼 蕭邦,或其它同時期的音樂大師。

--這是一種壯觀而彰顯壓迫力的場景,遼闊的廣場與十二條主乾大街上,徐徐站起的幾十萬人如同快鏡頭下勃發生長的萬頃竹林或麥地。就連那些思想言行不一的人也隻能被裹挾著一道起身。會眾肅立致敬的情形持續了足足五分鐘有餘,教宗清朗的聲音才從聖禮台上傳出。《b小調彌撒》的豐碑已經豎起,甚至有不《舊日音樂家》第四十章驅魔考驗正在手打中,請稍等片刻,內容更新後,請重新重新整理頁麵,即可獲取最新更新!-